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尚书韩升

尚书韩升

关键词:韩升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隰州寻胜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jzd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4255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尚书韩升

吴艳霞

在隰县城南乡五里后村东南塬上,耸立着一块高大厚重的墓碑,碑坐北向南,青石质,圆首龟趺,碑首雕二龙戏珠,额篆元敕尚书韩公世征碑铭,世称撰文、书丹、篆额三绝碑。

是谁能享受如此之高的礼遇?又是哪些名人大家为墓主人顶礼膜拜呢?

元太祖十六年(1211 年)后,隰州处于元朝与金国你来我往的犬牙交错状态。据《元史·列传第三十八·田雄》记载,岁辛未,太祖至北京,田雄率众出降太祖以雄隶太师国王之木华黎麾下,时年28 岁的韩升随雄降元,追随木华黎东征西讨,任命千夫长,佩银符(表明等级身份,六七品官员佩戴)。

因征战有功,不久韩升行(代理)户部尚书,佩金符(四、五品官员佩戴)。又因战功大约在元太祖十八年(1223 年)授隰州知州。

元太宗四年(1232 年),韩升随木华黎南征,元军包围金朝首都汴京(今河南开封),附近难民纷纷逃入城中,入夏后瘟疫流行,死者达九十余万人。元军派使者入城要求金朝投降,被金朝将士所杀,于是不再议和。元军用五天时间攻破汴京,金朝被迫同意投降,因之前金人抵抗持久,军队死伤甚多。木华黎向元太宗窝阔台汗(成吉思汗第三子)奏报,建议入城后屠之泄愤,韩升坚决反对。他认为将士辛苦奋战为的就是土地和人民,屠城会导致得地无民,而且奇巧之工,厚藏之家都集中在汴京,屠城会导致一无所获,没有人民就没有人向朝廷交纳赋税,军队会白辛苦一场。此意见与中书令耶律楚材不谋而合,最后窝阔台汗采取耶律楚材和韩升的意见,只问罪于城中的金朝宗室,其他人一概赦免。汴京城中147 万居民因韩升等一言而幸免兵祸。

元军西征四川,韩升以万户长总管河东兵马入川,所向披靡,一路捷报,四川攻破之时,元军各路人马损失巨大,唯独韩升所带部队伤亡较少。之所以损失较少,一是他用兵如神,每打胜仗;二是他体恤士兵,不为了邀功而让兵士作无谓牺牲,士兵乐于效命。四川平定之后,韩升返乡复任隰州知州,百姓听说,欢呼雀跃,至郊外夹道欢迎。

韩升出入武行用任隰州知州20 余年,为人仁恕,为政以德。虽在外征战,从来不妄杀无辜,遇主帅发怒,常欲诛夷其民,韩升总是极力劝阻。他带的部队每到一地严禁焚毁剽掠。任隰州知州十多年间,为医治战争创伤,实行政治上宽松,经济上减轻赋税,给州人以休养生息的机会。因感良民文化不修,每年春秋祭孔,亲自率领庠学学生至孔庙释奠于先圣先师,苦口婆心,循循善诱。韩升为政,一以爱人之心,至其折豪强,杜谗佞,防欺诈,斥绝情,托发奸,口伏义,形于色。一位地方长官,能以爱心用事,能以公明理政,能近君子,远小人,打击豪强,揭发奸佞,在几百年前的社会,已经是很难得的了。据墓碑记载,韩升办案,善于决断,务求精明,经他手平反了不少冤假错案。

有这样一件事,至今仍在民间传说。

一天五更时分,隰州衙门外突然传来震天的击鼓声隐约还能听到嘈杂,这应是有人击鼓鸣冤。韩升听得,不敢怠慢,急忙更衣升堂。只见堂下跪着一老一少,老者叫石宝兴,少者叫石茂根,石宝兴是龙泉乡留庄的富户,53 岁的时候才喜得贵子,起名叫石茂根。石宝兴因儿子尚小,自己又年迈体弱,就请了自家的远房表侄来做管家,表侄姓李,因右腮有一块胎记,人称李记,他的大名李守则反倒被遗忘了。李记打理石家产业,井井有条,只是少年轻薄,常闹些风流韵事出来。

石茂根16 岁时,其父便张罗着与本县白龙乡刘姓大户人家的女儿结亲。迎亲这日,按隰州风俗,新娘先入洞房,新郞陪客。李记陪众人吃吃喝喝到三更,说肚子疼痛,便告辞去了。

留下的人又闹了一个更次,这才散去。石茂根醉醺醺地来到洞房,只见屋内早灭了灯,他点了蜡烛,看到新娘已经宽衣入被睡着了。

这可不合新婚规矩呀!新郎未入洞房,新娘应当坐床相待才是。

石茂根正疑惑时,新娘蒙眬醒来,见石茂根正举着蜡烛瞧她,慌忙捂紧被子,大声呵斥道:你是何人?怎敢私自闯入洞房?石茂根笑道:你是我的媳妇,我是你的夫婿,明媒正娶,天经地义,为啥不能入洞房?

新娘一听此话,先是一愣,而后突然放声大哭:有一个脸上有黑记的男人,说他是新郎,已玷污了奴家的身子。

石茂根又问:你怎么知道他脸上有记?

新娘答道:他举着蜡掀开我的盖头,人样还没看清楚,那片大大的黑记倒钻进我的眼里。他见我呆看,慌忙把蜡吹熄了。人刚走了一会儿。

石茂根一听,火冒三丈。暗自寻思,媳妇所说的脸上有记的莫非就是表哥李记?他猛然想到李记中途离席,前因后果,肯定是他作祟。立时怒不可遏,拔出墙上的挂剑,奔出门去。

听到新房内的哭泣声,石宝兴打发女眷过来探问,知道缘由后,眼看着喜事变成乱事,雅事变成丑事,更是暴跳如雷,大骂李记是畜生,众人一齐操起粪叉、菜刀、擀面杖等家伙,直奔李记的住所,把他痛打了一顿不说,还连夜扭送州衙。这才有了五更击鼓惊州官的一幕。

韩升听罢陈述,便传唤李记上堂。李记到了堂上,扑通跪下,大喊冤枉。

韩升问完李记,又命人传新娘对质,但派去的人很快回来说,新娘已经上吊自杀。

人证断线,口说无凭,韩升只好暂将李记收监。又命石家、刘家管事的当堂写出婚礼在场的亲朋名单,再派了书吏按名单一一检查、询问,结果只有李记一人脸上有记。现场勘察首饰、珠宝均遗失。

韩升又派人查访李记平素为人,得知李记为人虽无大过,但确实有过男女苟且之事。一番查询之后,韩升觉得再无遗漏之处,案情真相已白,便将李记提到大堂之上。说道:前有腹疾之托,后有行奸之事,天下哪有如此的巧合?

李记在严词盘问之下,口拙词穷,无从辩起,只是以头叩地,连呼冤枉。

韩升定笃片刻,方觉案情蹊跷:虽说李记暗合行奸之事,但新娘首饰、珠宝等物未在李记住所搜到,人证绝口,物证没有,怎好轻下定论?为了慎重起见,韩升向属县发出协捕文书,并派人查问州城及属下各县当铺、珠宝店,看有谁卖过新娘的首饰、珠宝。果然,不久便在温泉县拿住一个人,那人小名叫六金子,到当铺典当一对金镯子,却说不出金镯子的来历。

韩升亲自赶到温泉县审问。

原来,六金子竟然也是脸上有记,而且也是右腮,与李记十分相似。不觉心中一动,问起冒奸之事。

六金子虽然抵赖,却不免慌乱之色。

韩升亲自把从六金子家中搜出的赃物检视了一遍,发现有婚用之物、新娘之饰。于是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给六金子看,做贼心虚,作祟胆怯。在州大人严词盘问下,六金子只得如实招认。

六金子交代:石家娶亲那天,小的趁乱混了进去,偷了些细软。将近四更的时候,恰巧进入新娘的洞房,本想再偷些首饰,却被新娘误认作是新郞。我看新娘生得美艳,心动难熬,就以假当真。狂荡之后,新娘还问,没听说过相公脸上有黑记?我见露了马脚,心慌意乱,便穿上衣服逃了。

接着,六金子又细细描述了石家当日婚礼的情形,与石宝兴申述丝毫不差。

六金子因盗而奸,骗奸新妇,实属可恶,按律当斩,秋后处决。李记当庭松绑,石宝兴父子赔礼道歉,带家中养伤去了。

一件离奇的案子,在韩升的明断下,就这样了结了。韩升,字进之。先世为北京人,曾祖安仁,祖佑,父仲禧,在金国均无官职。韩升弟兄五人,他排行第四。生于金大定癸卯(1183 年),逝于元宪宗五年(1255年),享年七十三岁。一生为官清廉,为人仁恕,体恤民情,勤奋好学,知识渊博。他任隰州知州后,有杀人越货和作奸犯科者,得者即杀,合境震慑。虽然大权在握,但从不枉杀一人。元代初期的隰州,在韩升治理下,出现令行禁止,民安物阜的气象,医治了因长期争战带来的创伤。

韩升娶妻三:曰陈氏,大王氏,二王氏。陈氏不育,大王氏与二王氏各生两子。次子韩奭继其父为隰州刺史,累知霍州、崞州、云内、吉部五州,爵终武德将军。韩升后世子孙多为吏为将,且清廉有声。为世禄之家,忠厚之门,隰州望族。

现在,隰县韩姓散居全县各地,还有以韩姓命名的韩家渠。隰县韩姓是否韩升后裔,不好定论,但支脉繁衍,难说无关。不管怎么说,韩升由北京官隰州,视此地为故乡,不离不弃,并终老于这块让他施展抱负、给他人生辉煌的灵山秀水之间,是他的慰藉,也是隰州人的幸事。

关于韩升的死,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话:未几,表乞谢事,诏以其子奭代为隰州知州。公日从文士游山水间,歌诗饮酒为乐,年七十三以疾卒于隰州之官署。先卒盥漱衣冠而坐,勉诸子以为学业,以笔赋诗二首而逝,遗命葬州北之五里龙泉乡。

从碑文中得知,韩升是主动辞官的。辞去公职,也就卸去了一生戎马倥偬的征尘,一生励精图治的辛劳,他可以与隰州文士一块游山玩水,一块赋诗作乐,过着闲散且充实的生活临终还不忘谆谆教诲子弟好学上进。他以隰州为家乡,遗命葬龙泉乡(即今城北五里后村)。碑文中提到的龙泉乡,无意中为我们透露出龙泉郡所在。龙泉郡,北周大象元年(579 年)置。隋开皇四年(584 年)郡废,改称西汾州总管府。五年(585 年)改称隰州总管府。隋大业三年(607 年)废府,复置龙泉郡,唐武德元年改称隰州。由此可知,今五里后应是北周和隋龙泉郡郡治所在,而韩升墓则在城之近郊。令人扼腕的是,韩升临终前写的两首诗失存,我们无法猜测其内容,欣赏其文采。即使如此,寥寥数语,为我们勾勒出一位急流勇退,悠闲自得,乐天从命的高人形象。

韩升逝世后,皇帝诏书由欧阳玄撰文,傅岩起书丹,张起岩篆额。世称三绝碑。

欧阳玄,字元功,湖南浏阳人,翰林院直学士,元代著名史学家、文学家,辽、金、宋史总裁官。历官四十余年,凡宗庙朝廷文册制诰,多出其手,海内名山大川,释老之官,王公贵人墓隧之碑,得其词为荣。

傅岩起,山西汾西人,累迁资政大夫,中书左丞等职,辽、金、宋史总裁官,也是江山文章,皆成锦绣之人。

张起岩,山东禹城人,字梦臣,元史载其博学有文,善篆隶书。

有朝命在先,当朝三位文学、篆书大家为其援笔在后,撰文的精到,书写的峻雅,篆额的奇肆,浑然一体,洋洋大观。此碑朴实平易,无虚无夸大之辞,真实反映了韩升一生行状和当时社会情况,故可补正史之不足,为传世碑碣中的精品,元代三大名家手笔难得,韩升皆得。虽是尊于朝命,但名家里手各施其极,终成一方天下名碑。由此可见,韩升在元代的影响和朝廷对韩升的器重。
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3191279987 传真: 邮箱:xxmhwz#126.com
地址:隰县鼓楼西南角天天饮料公司院内 邮编:0413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隰县在线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